世界衛生組織9月底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絕大多數人口生活的地方空氣污染程度已經超過世衛組織的限值,每年死于空氣污染的人數超過600萬。全球人口都面臨著空氣污染的嚴重威脅,解決空氣污染問題迫在眉睫。新風機的出現就能很好的幫助人們解決燃眉之急,能夠讓人們至少身處室內的時候呼吸的空氣都是新鮮無害的。但是全球大氣污染還是得靠全世界的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決。
全球超過90%的人呼吸的空氣都“超標”
世界衛生組織9月27日公布一份新報告,其中空氣質量模型顯示,全球高達92%的人口生活地區的空氣污染程度超過《世衛組織環境空氣質量指南》中的限值。
世衛組織負責公共衛生和環境等事務的官員瑪麗亞 內拉說:“每年因暴露于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而導致死亡的人數超過600萬(占全球每年總死亡人數的九分之一)。這些數據足以引起所有人的極度關注。”
報告指出,空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包括交通排放、家用燃料和廢物焚燒、燃煤發電和工業活動等。
內拉表示,城市空氣污染問題已經非常緊迫,而農村地區也比許多人想象的要糟。從各國比較來看,欠發達國家的空氣質量比發達國家差很多,但總體來說,空氣污染問題涉及到所有國家以及社會所有層面,全球應迅速采取行動應對空氣污染。
國外又是如何應對空氣污染問題的呢?
其實,目前空氣質量良好的國家也經歷過嚴重的空氣污染。他們是如何治理出藍天白云的?有什么經驗值得借鑒?
英國
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后,倫敦地區工廠密布,不停燃燒煤炭,帶來了海量的粉塵和有毒氣體。為改善這種狀況,英國政府于1956年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劃定“煙塵控制區”,區內的城鎮禁止直接燃燒煤炭。此外,還陸續關停了倫敦所有燒煤的火電廠,將其搬到城市以外的地方。
過去幾十年間,英國治理污染的重點為汽車尾氣。政府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劑以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針對私家車征收天價的進城費和停車費,控制私車流。同時,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
美國
美國是汽車工業大國,但是美國的空氣質量卻始終保持在污染較低的水平。美國環保署和其他機構合作設立了“空氣質量指數”,及時在網站上更新有關地方空氣質量以及空氣污染水平是否達到威脅公眾健康的及時、易懂信息。
根據《潔凈空氣法》,環保署須定期審查空氣質量監測標準。環保署根據可吸入顆粒物水平將各地的空氣質量分類,并負責監督地方政府制定執行計劃,減少該地污染物排放。
法國
為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氣質量并預防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法國于2010年頒布了空氣質量法令,規定了PM2.5和PM10的濃度上限。
此外,法國政府還實施了如減排方案、顆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體系、地方空氣質量方案和大氣保護方案等一系列旨在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案。
日本
日本在工業化前期,曾經也飽受污染之苦,“世界八大環境公害”事件中,就有四個發生在上世紀的日本。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對環境極為重視,在人口密集的狹小國土上,取得了堪稱奇跡的成就。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綠化,東京有關當局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必須搞樓頂綠化。東京的綠化很少種草,而是種樹,不但要綠化面積,還追求綠化體積。大量樹木對城市空氣的凈化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視的。
日本的另一個手段是控制汽車。在2003年東京推出一項新立法,要求汽車加裝過濾器,并禁止柴油發動機汽車駛入東京。如今,日本汽車出廠時都已安裝了過濾器,排放標準達到了歐洲三級標準,東京市內的幾萬輛出租車都是使用天然氣。這些努力使得整個東京天青云白,視野也很好。
近幾年來,中國面臨著霧霾這一嚴峻的考驗,國人們都膽戰心驚的生活在霧霾之中。這時空氣凈化器和家用新風機出現了,人們開始毫無理智的瘋狂搶購,而真正哪個牌子的除霾效果好或者到底著兩者之間那一種更適用,他們是不知道的。所以,在選購空氣凈化設備的時候,建議多多比較參數,而不是盲目地崇拜大品牌。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